接任者有時故意為難、趁機勒索離任者
新官到任,有時會利用舊任急于交盤走人的心態(tài),故意求疵敲上一票。“求疵”的借口很多,倉廒廢壞、獄墻傾圮、廨舍滲漏、馬匹疲病,乃至壇廟祠宇器具不整,墩臺庫房修理不固,都可以作為讓你修葺完整后再予出結(jié)的理由。假如前任知趣,拿一筆錢出來送給后任,就可以大家爽快了。在明清官場術(shù)語中,這叫“勒”,即故意為難、趁機勒索的意思。
《儒林外史》第八回里,就有一個“勒”實例,大抵是:南昌知府蘧某年老告病,吏部奉旨,著工部員外郎王惠補授。“為這交盤的事,彼此參差著,王太守不肯就接”。急于歸家的蘧太守知道王惠存心刁難,便以“年老多病、耳朵聽話又不甚明白”為辭,改讓兒子蘧景玉代表自己與王惠接洽。蘧公子道:“家君歷年所積俸余,約有二千余金。比如地倉谷、馬匹、雜項之類,有甚么缺少不敷處,悉將此項送與老先生任意填補。”王太守見他說得大方、爽快,滿心歡喜。彼此傳杯換盞,將交代的當面言明,王太守許定出結(jié),作別去了。過了幾日,蘧太守果然送了一項銀子,王太守替他出了結(jié)。蘧太守這才帶著公子家眷回嘉興去了。
代理官員和前后任交接有門道
填補舊官離任空缺的新官,概由中央任命。有時舊官離任時上面尚未派委新官,或雖已派委,但因種種緣故未能及時接任,所以離任舊官只能先向受命暫時代理該職務(wù)的官員交代取結(jié),以后再由代理官員向到任新官交代取結(jié)。
上述這些周折,也會滋生許多始料未及的麻煩,所以有關(guān)的防范措施也在逐步完善。如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吏部定出規(guī)矩:凡州縣出缺,“其本府之同知、通判,概不準其署理本府州縣印務(wù),以免抑勒接收交代之弊”。因為府一級的同知、通判,從名份上講總歸是州縣官的領(lǐng)導(dǎo),故無論是向舊任接盤或是向新任交盤,都有“抑勒”優(yōu)勢可恃。關(guān)于官員在本地晉升后的離任交接,戶部也定了一條制度:凡本屬州縣升任本府,及本府升任本道者,所有任內(nèi)經(jīng)管錢糧,要委托相鄰府、道官員前往清查結(jié)報,不由接任之官出結(jié)。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接盤的新官,擺明是舊官的下屬,由下級給領(lǐng)導(dǎo)出結(jié),其弊端勢在難免。
不過再完備的制度也很難將各種具體情況一網(wǎng)罩住。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歲初或上年末,陜西督糧道方用儀解任。其職務(wù)的暫時空缺,則由陜西巡撫在本省現(xiàn)任道府中選一人署理。這個職務(wù)是出名的肥缺,因為油水豐足,故“陜省道府莫不以得署糧道為幸,中丞(巡撫)每以委署糧道為市恩”。而署事人員但求飽飫私囊,何暇計及公事?看準了這種心態(tài),“歷任[糧道]交卸,虧短細糧,俱以粗糧頂補”,帳面上石數(shù)相同,價值上的差額,全落進私人腰包。署理官員只求快快接印,趕在新官到任之前,能撈多少是多少,所以根本不在這個上頭同舊官計較,只要數(shù)字相符,必定爽快出結(jié)。待到再向新任糧道交盤時,督撫派來監(jiān)交的人都明白以細頂粗是潛規(guī)則,新糧道也得看顧今后官場同僚的面子,還怕你不肯接盤出結(jié)?
不過這一回方用儀更厲害,竟在離任前縱容“子侄家人在雁塔買民間麥殼四千石攙入東倉廒內(nèi)”頂補虧短。粗糧猶可稱糧,麥殼則連飼料也算不上,這一票賺得黑透了。兩個多月后,新糧道張集馨到陜。蒞任初,即訪知其事,不肯接盤出結(jié)。署理官劉源灝說:“我已經(jīng)結(jié)報了,老兄不肯出結(jié),豈不是與我過不去?何況倉糧數(shù)目必?zé)o虧短,現(xiàn)在前任方用儀已回江西,還能再叫他回來嗎?”劉源灝既然能有署理糧道的幸遇,自然是巡撫跟前說得上話的,新來陜西官場廝混的張集馨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不得已亦只好接收”。好在這是一個大有出產(chǎn)的肥缺,賠貼前任虧空之麥四千余石也不算太難。④
辭任交代也可以當作交易來做
《大清律例》卷十一第四三五款規(guī)定:“凡新舊交代,如果米谷收存不慎,官物遺失不全,立即揭報題參,于舊官名下著追。如已經(jīng)后官接受出結(jié),米谷霉變,官物缺少,著落接任出結(jié)之官按數(shù)賠補。”這一條款的著力點,是將離任移交時造具冊結(jié)的責(zé)任與接任官的切身利益直接掛鉤,迫使他們不徇不濫、認真審計,及時揭參前任的違失瀆職乃至贓罪。
然而,官多缺少是中國官場的遺傳病,到了廣開捐納的清代,發(fā)作尤烈。無缺者期望待缺。有缺者還想待美缺,于是辭任交代也可以當作交易來做。
舉個實例,道光十八年(1838年)七月,河?xùn)|道出缺,由太原知府王有壬署理;王的缺分,由朔平知府張集馨署理。半年后,中央新派的河?xùn)|道到任了,王有壬準備辦完交代后再回太原知府原任。大家說,老王年已七旬,又署了半年道臺,腰纏已足,可以告老還鄉(xiāng),把缺分騰出來啦。王有壬說:“行啊,我有庫款七千兩的虧空,只要有人肯接盤,我馬上打退休報告。”太原府的佐雜都鼓勵張集馨接盤,還說你一時拿不出七千兩,我們可以集資。布政使(省人事廳長兼財政廳長)張澧中也對他說:“公但承認,則七千金緩緩彌補,司中絕不催提。”張集馨對上司的好意表示感謝,但還是沒有答應(yīng)這“賣缺買缺”的違禁之事。
張集馨已經(jīng)是實任知府(朔平)了,所以老王向他出售山西首府(太原)的牌價,只能標七千。假如是候補身份買缺,或可獅口大開。張集馨筆下有位寧遠通判錫綸,為人昏庸而官迷心竅,“當日接收哲成額交代,認虧二萬有奇”,⑤很有一點周瑜打黃蓋的意味。
(作者為上海書店出版社編審)
【參考文獻】
①④⑤《道咸宦海見聞錄》,中華書局,1981年。
②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五《擅去官者無禁》。
③《唐會要》卷六十八。
責(zé)編/周素麗 美編/于珊
●欄目負責(zé)人:周素麗
●聯(lián)系方式:zhsuli708@163.com
注: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原創(chuàng)文章,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請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人民論壇》雜志”字樣。書面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010-65363752或郵件至rmlt@rml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