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建設服務型政府
北京師范大學經(jīng)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尹恒
建設服務型政府已經(jīng)是全國共識,從1998年積極財政政策和建立公共財政制度的提出,到2004年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提出要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目標,再到本屆領導人提出建設服務型政府,包括李克強總理在2013年10月提出了財政回應性這個概念,指出政府要主動地回應社會的關切。從中也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對財政回應性問題高度關注。
所謂回應性,就是地方政府對本地居民公共物品需求是不是有反應、反應的程度怎么樣。而測算地方政府對本地居民回應性一個很好的指標,就是本地財政福利性支出占整個財政支出的比重。我在對全國2000多個縣級單位的財政支出結構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測算后發(fā)現(xiàn),如果一個地方市場集中度越低、民營經(jīng)濟份額越大、個人所得稅占整個地方財政收入比重越高,這個地方的福利性支出比重就越高。即市場化程度越高的地方,地方政府對本地居民公共物品的需求反應度越高。
中央政府對財政回應性問題高度關注。但是很多學者的研究都表明,中國地方政府的實際行為與中央政府的理念有明顯滯后。目前大部分地方政府還是把GDP、經(jīng)濟總量規(guī)模放在第一位,造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理念錯位,其關鍵問題就是地方政府回應性的缺乏。所有地方政府越位問題、缺位問題的根源都在于地方政府對于本地居民公共物品需求反應不足。
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深圳市福田區(qū)政府努力把行政服務收費降到最低,甚至提出“零收費”概念,正是地方政府對本地居民偏好的回應性的很好體現(xiàn)。進行“零收費”改革,意義不在于有多少個項目、有多少比重是“零收費”,而是傳遞這樣一個理念:地方政府要建立的是一個服務型政府,我們要讓改革紅利落地,要讓本地老百姓實實在在享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