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挑戰(zhàn)。巴育政權與美西方世界的關系較僵,美國、歐盟國家多次公開譴責泰國軍方政變,高度關切泰國缺乏言論和集會自由的狀況,22施壓巴育盡快舉行大選,推進具有包容性的改革。美國還中止與泰國軍方的接觸,中止350萬美元的對泰軍事援助。23歐盟中斷與泰國的自貿區(qū)談判。泰國全國維持和平秩序委員會則抗議西方干涉泰國內政。24
總之,如果泰國軍方的政改方案難以平衡好各黨派利益,政績欠佳,軍方高壓下的平靜很容易被一兩年后的新亂局所打破,他信派極可能發(fā)動抗議示威,釀成新一輪動蕩。這已經被2006年軍人政變更加激化政壇矛盾,從而導致隨后8年此次彼伏的動蕩歷史所證明。而2015年中的新憲法出臺以及隨后的大選,將是檢驗巴育改革是否成功、能否確保長期穩(wěn)局的試金石。
泰國民主走上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的路徑選擇。第一,穩(wěn)定是民主機制正常運作的第一前提要素,當前,各派談判、和解乃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而且,泰國各派和解與政治改革不能單純由軍方或反他信派來主導,這個進程必須是具有政治包容性、各派都平等參與的進程。
第二,各派必須協(xié)同理性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找出各派能夠接受的政經利益和游戲規(guī)則的最大公約數(shù),制定出令各方接受的新政治規(guī)則和運作模式,才能保證日后的大選順利舉行,保證新政府正常施政,實現(xiàn)民主原則之下的有序政府更迭。
第三,未來的新政府必須將平衡各階層利益分配作為施政的核心任務,用包容性發(fā)展來逐漸消除產生階層對抗的社會分裂根源,這是需要多屆政府堅持不懈的“接力賽”。
第四,若干權力行為體角色的重塑。政府和官員不能上臺就貪,而應廉潔自律。在可預見的未來,軍隊仍將是政治格局中的關鍵強勢力量,仍會影響政府命運,左右政局。25如果軍隊沒有完全控制在由民主選舉產生的官員和政府手中,民主制度就不可能獲得穩(wěn)定發(fā)展。在當今世界的正常民主國家,軍隊都由文官政府掌控。26要建立順暢的民主制度,軍隊必須重新定位角色,走職業(yè)化道路,專注于國防事務,接受文官政府的領導,不再是“獨立王國”、經常發(fā)動政變。而憲法法院等司法機構要回歸“中立”本性,實現(xiàn)司法獨立與公正,不再成為政治斗爭工具,而要成為維護正常民主秩序的保障。
第五,提高全民的民主與法治素養(yǎng),改變其動輒就上街的惡習。而對于一個民主和法治程度較低的國家,擴大法治比加強民主更重要。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