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信任是治理體系的價值基礎
社會動員機制需要重建人民的信任。只有重建人民的信任機制,才能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2014年8月3日,云南昭通發(fā)生地震,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某市通過網絡號召市民捐款,從網絡反映的情況看,效果并不理想,據(jù)說是“遭到前所未有的抵制”甚至謾罵。為什么政府有關部門的治理機制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有網友分析是源自“信任危機”。網絡空間是社會的輿情表,這些年,諸如郭美美事件、個別官員的腐敗問題以及一些官員的作風極大損害了群眾對政府、公務員和社會組織的信任。這些網絡輿情反映的社會情緒是不能忽視的社會因素。
重獲公民信任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政府部門必須加強自身的改革和建設,真正為人民群眾辦事,而且是辦實事,努力改善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建立血肉之情。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做人要有人品,當‘官’要有官德。當干部的,不能老是想著自己的升遷,‘莫道昆明池水淺’,一個干部,無論處在什么崗位,只要心系群眾,都可以做出一番事業(yè)來。”對于群眾的冷暖、喜樂不聞不問,得過且過,還想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動員社會力量是不可能的。二是要不斷提升網民的認識水平,注意引導網民的情緒,這就需要不斷加強與人民的溝通,不能高高在上“做老爺”。把人民視為“群盲阿斗”最終要招致人民的唾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確實需要考慮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與人民群眾建立互信的社會關系。
在這一點上,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的經歷也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樸槿惠在沒有當選總統(tǒng)前就告誡她所在的黨——大國家黨,如果不改變自己的作風,與人民一心一意,是不能獲得人民支持的。她說,“在看不到政黨改變的情況下,如果還期待國民給予支持,等于是欺騙國民”,隨即便退出了大國家黨。當時韓國人民因大國家黨的腐敗而已經對其失望了,如果大國家黨不對自身進行改革,就不會得到人民的信任,黨的生命也就終止了。為了得到人民的信任,樸槿惠和她所在的黨決定搬出極為氣派的10層黨部大樓,在一個一無所有的空地上筑起了帳篷,她說,“想到當時國民對我們的憤怒與失望,帳篷黨舍也算奢侈了”。盡管條件艱苦,但是沒有一個人抱怨,大家齊心團結,懷著“不改革不行”的危機意識,力爭盡早蛻變成人民信賴的大國家黨。為了與腐敗絕緣,大國家黨不僅把擁有的財產拿出充公,而且對全黨成員的作風進行整頓。這些,都是后來的大國家黨競選成功的重要條件。
在一個百姓不信任黨和政府的環(huán)境下,如何能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這就回到了一個老問題:人最需要、最看重、最認同、最崇敬、最容易被吸引的東西永遠不是錢和物,而是思想、情感、道德、信仰、信念、價值。一個社會只有重視這些東西,才能回歸秩序、活力、尊重、和諧,國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會治理的價值基礎才能夯實。因此,社會治理和國家治理要跳出用經濟建設的方式建設社會的思維框架,逐步把經濟的方式與社會的方式結合起來。這是社會建設的重大挑戰(zhàn),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和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深刻認識和把握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掌握社會建設的本質。
對公眾關心的問題,政府以及其他公共部門要把公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想公眾所想,知公眾所知,把公眾利益作為制定政策和執(zhí)行政策的核心。就中國當前來說,要實現(xiàn)善治之首要步驟是把根治腐敗、擴大就業(yè)、消除貧困和社會差別、實現(xiàn)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作為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
在拓展公共空間中推進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
社會動員包括公民的政治參與、組織成員的組織參與以及公眾對于社會生活的參與。社會生活將成為公眾參與越來越重要的方式和內容,公眾參與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基本內容。公眾參與的方式多樣,可以是直接參與,也可以通過合法中介參與。國際經驗表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離不開正確處理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關系,離不開政府與人民之間真誠和密切的合作。公民的積極、建設性參與及對公共部門權威的自覺認同和尊敬是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前提和關鍵。
在這里,我們還要進一步分析大家經常討論的戰(zhàn)爭年代的中國共產黨是如何貫徹群眾路線和動員群眾的。我們以土地改革為例,仔細分析就不難發(fā)現(xiàn),黨不只是領導人民斗地主、分田地,更是運用理論武裝群眾,告訴群眾革命的道理,使群眾了解自己行為的意義,這是思想上的灌輸和統(tǒng)一。接著發(fā)展組織,通過農會、婦女協(xié)會、共青團這些黨的外圍組織深入群眾,發(fā)動群眾,在思想上和組織上逐漸掌握群眾。在斗地主、分田地的過程中建立了新的經濟關系,在此之前,黨和人民的社會關系已經建立起來了,農民參與土地改革不是一個被動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過程,一個共同協(xié)商、共同參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農民有自己的利益,也有自己的理想,利益和理想在參與的過程中結合起來了。當前我們開展的社會動員能否達到這樣的水平和程度值得我們思考。
當前,要特別關注互聯(lián)網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ヂ?lián)網已經深入人們的生活。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也曾一度通過“迷你窩”這樣的社群網站來了解年輕人,與他們接觸,動員他們參與社會活動。在《絕望鍛煉了我》中她寫道,“我們國家的年輕人對政治有多少關心、有何期盼、要如何做才能接近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關于我的這些提問,有一名大學生說他有個好點子,開始提起‘迷你窩’這種社群網站”。在經營“迷你窩”社群網站的過程中,樸槿惠體會到,不管多么要好的朋友,也很難每天實際碰面。但是如果經營“迷你窩”,就可以在一個虛擬的界面上每天看到朋友,知道對方的心情和生活,這種碰面不僅可以跨越一般意義上的時空,甚至可以跨越國界。這個屬于個人生活空間的“迷你窩”實際上也是一個公共空間,不僅可以與親朋好友交流,也可以反省自己。樸槿惠自己加入了“迷你窩”,深深體會到了它在公共生活和公共領域中意想不到的作用,將其引入到她的收集民意的活動中。自此,“大國家黨的網站每月都有新的活動,比如5月家庭月的時候辦的家族照片比賽,以及國會議員們秀出自己家庭的活動,吸引了不少人氣”。
社會動員,一方面要考慮動員的方式,另一方面,也要考慮群體目標,不同年齡段的群體的生活方式和思考問題的方式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細致的動員方案和技術設計。
(本文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