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臺推出“安倍經濟學”之后,日本經濟表面上似乎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但仍未逃離通縮困擾。加之結構改革進展緩慢,經濟低迷的基本態(tài)勢并未發(fā)生根本性變化。日本經濟復蘇乏力,這說明“安倍經濟學”對日本經濟的刺激效果已走到盡頭。而且日本經濟還存在諸多風險,面臨許多挑戰(zhàn),特別是在世界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其前景未必樂觀。
【關鍵詞】日本經濟 “安倍經濟學” “負利率政策” 【中圖分類號】F13/17 【文獻標識碼】A
2015年日本經濟仍未出現起色,高開低走、波動起伏
2015年的日本經濟略好于上一年,2015年(日歷年)實現了0.4%的微弱正增長。2015年財年也將擺脫負增長,實際GDP增長率可能達到1.0%左右,但這一數字不僅低于日本政府年初設定的1.5%的預期值,也遠低于發(fā)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2015年對日本經濟來說,是內外環(huán)境都比較好的一年。從國內來看,提高消費稅率的消極影響已經結束;從國際來看,世界經濟形勢雖然低迷,但并未出現大的波動。盡管如此,日本經濟仍未出現起色,高開低走、波動起伏。實際GDP增長率,第一季度為4.4%,第二季度為-0.5%,第三季度為1.0%,第四季度又下降為-1.4%。其實,第三季度第一次速報值也是負增長,為-0.8%,但第二次速報值修正為1.0%,修正幅度之高令人吃驚。①如果沒有如此離譜的修正,那就是連續(xù)三個季度的負增長,按照國際標準,連續(xù)兩季度負增長即可判斷為陷入技術性衰退。當然這種結果是竭力吹噓“安倍經濟學”取得成功的安倍首相不想看到的。
與實際GDP增長乏力互為表里,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都表現平平。先看民間企業(yè)設備投資,第一季度增長2.8%,而第二季度下降1.2%,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別為0.7%和1.4%的正增長。從消費來看,私人消費支出,第一季度為0.2%,而第二季度降為-0.6%,第三季度又回升0.4%,第四季度又降為-0.8%,可見私人消費十分疲軟。再看出口,第一季度增長2.1%,第二季度下降了4.6%,第三季度又增長2.6%,第四季度又下降0.9%,全年起伏較大 。以上數據表明,當下的日本經濟雖有所好轉,但增長動力不足,復蘇乏力。
需要注意的是,2015年日本經濟有所恢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國爆買”。據日本觀光廳的統(tǒng)計,2015年訪日游客高達1973.74萬人,其中中國游客為499.38萬人(同比增幅高達2.1倍),占比高達25.3%。中國游客在日消費額高達1.4萬億日元,約占赴日外國游客消費總額的40%,拉動日本經濟近0.3個百分點??梢娕c十幾年前出現的“中國特需”一樣,“中國爆買”也對刺激日本經濟復蘇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日本經濟的“亮點”與暗流
2015年日本經濟也出現若干亮點,這些所謂亮點成為安倍及其統(tǒng)治集團吹噓“安倍經濟學”獲得巨大成功的主要根據。不過這些亮點并未帶來經濟基本面向好的聯動效應,而且存在很大風險與隱患。
第一,企業(yè)利潤保持上升態(tài)勢,但不均衡,而且企業(yè)利潤并未還原于社會。企業(yè)收益上升的原因在于日元匯率走低,出口順暢,企業(yè)的日元結算利潤劇增,加之國際油價低迷,降低了生產成本,使大企業(yè)賺得盆滿缽滿。但是,這種企業(yè)利益的增加并不是依靠技術創(chuàng)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帶來的,而是依靠人為的日元貶值政策效應帶來的,一旦政策效果失靈,企業(yè)盈利局面就會發(fā)生逆轉。另外,盡管大企業(yè)利潤頗豐,但中小企業(yè)并未擺脫經營困境。再者,大企業(yè)的盈利并沒有用于擴大設備投資和增加員工工資,而是更多的用于企業(yè)留存,也就是說大企業(yè)所獲得的利益并未通過增加工資的路徑來促進消費的擴大。
第二,股市居于高位,但潛在風險很高。2015年全年日經平均股指保持在19000點以上,這是近十五年來少有的高位。但這主要是日本央行通過購買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拉高了大盤股價,此外還投入大量的政府養(yǎng)老投資基金(GPIF)等社保基金來推高股價,其潛在風險很大。股市不僅受到國內經濟形勢和經濟政策的影響,還會受到來自國際股市波動的影響,后者的影響更大。例如,2015年第三季度因全球股市暴跌,日本股市也隨之下跌,造成日本政府養(yǎng)老投資基金(GPIF)巨虧7.9萬億日元(640億美元)。 進入2016年后日本股市再次震蕩,2月12日日經平均股指跌至14952點,與年初的19000多點相比跌幅高達21%。鑒于此,各種社?;鹨矊㈦S之大幅縮水,國民的養(yǎng)命錢正遭受嚴重威脅。
第三,就業(yè)有所擴大,但實際工資下降。現在日本的失業(yè)率維持在在3.4%左右的較低水平,就業(yè)總人口也有所增加,但在失業(yè)率下降與就業(yè)增加這一光鮮表面的背后,是收入低廉的非正式員工的增加。目前,非正式員工的比重已高達40%,工資僅為正式員工六成。非正式員工的增加反而拉低了全社會總收入水平。
企業(yè)員工工資雖有所增加,但增幅很小。與大企業(yè)相比,中小企業(yè)工資漲幅更?。慌c正式員工相比,臨時員工工資漲幅更是微乎其微。再加上提高消費稅等原因,2015年實際工資反而下降0.9%,而且是連續(xù)四年的下降。②這就是就業(yè)增加但實際收入未增加、消費持續(xù)疲軟的原因所在。
第四,稅收雖有所增加,但財政惡化的狀況并沒有根本性改變。2015財年稅收預計達54萬億日元,連續(xù)3年保持稅收大于新增國債發(fā)行額的局面。但畢竟每年還要繼續(xù)發(fā)行40萬億日元左右的新增國債來填補當年財政虧空,1000多萬億日元的政府債務巨額存量依然有增無減。
“安倍經濟學”陷入黔驢技窮境地
“安倍經濟學”實施三年多來,表面光鮮,實則成果有限,已經走到盡頭。
第一,沒有實現2%的通脹率目標。通縮是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擺脫通縮自然成為“安倍經濟學”最重要的政策目標。安倍首相執(zhí)政以來,扣除消費稅率影響的核心CPI最高月份也只有1.5%,而2015年8-10月還出現連續(xù)3個月負增長,2015全年為0.5%,距離2%的通脹目標相差甚遠。日本央行將未能實現通脹目標的原因歸罪于國際原油下降,恐怕未必盡然,最重要的原因還在于日本經濟自身。實際上,影響物價的真正因素是工資水平低下,而工資提高與否并不是由貨幣供應關系所決定的。因政策調控失效,日本央行不得不一再推遲2%通脹率目標的實現時間,2016年1月底又再次推遲到2017財年的前半期。
第二,“安倍經濟學”未能讓日本經濟擺脫低迷。2013年財年日本實際GDP增長率為2.0%,2014財年降為-1.0%,倘若2015財年增長1.0%,那么三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67%,低于前二十年0.9%的年平均增長率。特別是相對于日本央行異常規(guī)模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政府超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相比,實在是乏善可陳。毫無疑問,對這樣的“安倍經濟學”,百姓也是不買賬的。日本多家主要媒體多次調查的結果表明,至少有70%以上的國民沒有感受到“安倍經濟學”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