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為我國的經濟社會建設提供了確切的人口數據。從歷次人口普查資料可以看出,我國的人口年齡結構變化主要表現在兩個端口:一是嬰幼兒的輸入端口,二是老年人的輸出端口。數據顯示,我國嬰幼兒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從1953年的10.24%下降為2010年的3.37%,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從1953年的6.60%上升為2010年的12.30%(見表1)。
國際上對人口老齡化的界定通行兩種標準,即當一個國家(或地區(qū))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7%,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qū)處于老齡化社會。按照前一種標準,2010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2.31%,即從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時間區(qū)間起始,正式邁入所謂的“老齡化社會”;按照后一種標準,200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7.09%,即中國從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時間區(qū)間起始,就已經邁入所謂的“老齡化社會”。
從國際角度看,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世界各國健康發(fā)展數據,2010年,我國總人口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的比重在世界上排名第45,占比約為8.35%(見表2),而排在第一位的日本,其總人口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的比重高達22.96%,說明在相對的百分比重上,我國的老齡人口比重與高比重國家的差距還比較大,這主要是由于我國的人口基數較大所致。但在絕對數量上,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的數量已經處于世界前列。
未富先老已成事實。早在1963年,高收入國家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就已經超過8%,我國超過8%的比重出現的時間點則在2010年左右(見表3)。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都遠遠超過中等收入、中低收入以及低收入國家平均數值。這段時期,正是我國的改革開放后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時期,出生率提升、死亡率降低,再加上醫(yī)療衛(wèi)生技術水平的提升等因素的綜合作用,大大提升了我國的老齡人口比重。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發(fā)展迅速。老齡化現象不僅為老年人所關心,更是今天的青年人在未來要面對的現實,因此是一個關系全局的重大社會問題。21世紀將是世界人口老齡化的世紀,但是在我們中國,這一過程有許多與其他國家不同的特點。因此,當全國性老齡化高潮到來之際,仍會有大量難以預料的情況發(fā)生,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以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