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911国产高清在线观看,久操国产在线,日日夜夜欧美,www.五月激情,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久久精品2021国产,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成本人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熱點觀察 > 正文

投行報告:中國樓市政策向俄羅斯模式靠近(2)

1.地產結構性分化,一線房價大幅飆升

總體來說,中國的房地產是處于下行周期中。從投資角度看,房地產開發(fā)投資累計完成額同比增速從30%以上的高點一路下滑到15年12月份的1%;從開工狀況看,房屋新開工面積累計增速在2010年高點時突破了70%,但截至目前該比例已經連續(xù)22個月為負值,且去年底更是降至-14%;從房價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同比自14年9月以來連續(xù)15個月為負,直到去年12月受一線城市房價提振才轉為正值。

15年6月份股災以來,房地產市場有所回暖,但出現結構分化。從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來看,房價同比增速從-6.3%的低位上升至16年1月的1.0%,其中一線城市房價同比從-4.5%的低位飆升至22.4%,二線城市同比由負轉正,三線雖然跌幅縮小,但行情與一、二線不可同日而語。從百城住宅均價看,二三線樓市自14年初就處于下行趨勢,且三線仍在轉差。

一線城市價格飆漲,深圳漲幅超越紐約“輝煌”時期。如果計算近一年一線城市房價的漲幅,廣州-2.1%,北京8.3%,上海14.8%,深圳45%,而紐約房價在次貸危機爆發(fā)前的最大一年漲幅僅15.4%,東京在90年代房價暴跌前的最大一年漲幅為86%,上海與紐約接近,深圳則超過紐約漲幅,“追趕”東京。如果計算近五年一線城市房價的累計漲幅,廣州27.2%,北京49.3%,上海43.3%,深圳92%,而紐約在房價暴跌前的五年累計漲幅僅59%,東京141%,北京和上海都接近紐約,深圳遠遠超過了紐約。

2.理性因素:人口結構與人口流動

我們得承認,房地產市場整體下行、結構性分化,一線城市房價的過快上漲,這些現象的背后有一定理性因素驅動。

2.1. 人口結構變化,決定長期下行

從日本、美國等國的經驗看,房地產周期與人口結構密切相關。房地產屬于典型的年輕型消費品,25-45 歲人群是房地產消費的高峰期,而在45 歲以后房地產消費占比會持續(xù)下降。日本的人口紅利在1990 年代最早結束,房地產市場新開工數量迅速下滑,地產大周期終結。而美國15-64周歲人口占比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見頂回落,房地產市場也迅速下滑。之后由于移民的增加,在1995 年后又貢獻了10多年的地產小周期。但是從2010 年開始人口紅利正式宣告終結,房地產市場再次開始回落。

中國人口紅利消失,老齡化程度加劇。從2011年起,中國15-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就在下降,從74.5%的高點下降到2014年的73.4%。根據聯合國人口署的預測,中國總人口撫養(yǎng)比每5年平均升幅為0.05個百分點,至2050年將達到0.91的高點。而且總人口撫養(yǎng)比的上升主要是由老年人口撫養(yǎng)比不斷上行所帶動,即老齡化程度加劇。

人口結構變化令中國房地產市場也將出現趨勢性下行。過去十幾年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巨大,且占比在上升,催生了房地產市場的大輝煌。新開工住宅面積快速增長,從99年的每年不到2億平米到經濟危機前08年的8.4億平米,在4萬億計劃的刺激之下,新開工面積2010年又突破10億平米,并在隨后幾年中保持這一高位。但現在勞動年齡人口占比減少,人口紅利消失,房地產市場開始大幅度下行。

上一頁 1 23456下一頁
[責任編輯: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