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911国产高清在线观看,久操国产在线,日日夜夜欧美,www.五月激情,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久久精品2021国产,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成本人

網(wǎng)站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chuàng)精品 > 成果首發(fā) > 正文

“大他者”的喉中之刺

——精神分析視野下的歐洲激進政治哲學

【摘要】歐陸激進政治哲學在晚近三十年的發(fā)展,受益于拉康主義精神分析良多,齊澤克、拉克勞、巴迪歐等皆是該浪潮的領(lǐng)軍人物。本論文通過對“大他者”、“精神錯亂”、“癥狀”等拉康學說諸核心概念的一個深入分析,嘗試揭開拉康主義精神分析本身所內(nèi)含的一種激進政治哲學路向,并進一步將其同從柏拉圖到利奧·施特勞斯的古典政治哲學做一個并置性分析,從而厘清政治哲學內(nèi)部保守與激進這兩個路向以及彼此轉(zhuǎn)化的可能性

【關(guān)鍵詞】大他者  精神錯亂者  拉康  幽靈學

【中圖分類號】B0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06.002

 

誰是“大他者”


政治哲學所處理的,是以下這些最根本的問題:人和人之間如何群處(hanging together)在一個共同空間中,進而形成一個“共同體”(comm-unity)或者說“社會”(soci-ety),在其中每一個“成員”愿意(或被要求)按照一定規(guī)范有序地群處在一起?奠定共同體之規(guī)范性基礎(chǔ)、協(xié)調(diào)所有日常人際互動的那套規(guī)范,又由誰訂立?背后的根據(jù)是什么?等等。①

如果說被視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之后最重要的精神分析師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也有其政治哲學的話,那么,“大他者”(the big Other)便是它的核心。究竟什么是“大他者”?拉康隔代傳人、當代著名政治哲學家齊澤克寫道:“符號性的向度就是拉康所說的‘大他者’,那個將我們關(guān)于現(xiàn)實的體驗予以結(jié)構(gòu)化的無形的秩序,關(guān)于諸種規(guī)則與意義的復雜網(wǎng)絡(luò),它使得我們看見我們所看見的——依據(jù)我們看見它的方式(以及使我們看不見——依據(jù)我們看不見它的方式)。”②換言之,大他者就是我們所體驗為“現(xiàn)實世界”的社會—政治秩序及其所有規(guī)則/律令。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大他者是一個手握權(quán)杖的主宰者(Master):只要有語言的地方,就為大他者的權(quán)力之手所覆蓋。

是以,正是大他者,實質(zhì)性地扮演著共同體之規(guī)范性基礎(chǔ)的角色:人與人之間如何群處,全盤性地由大他者所規(guī)介;乃至每個人的符號性身份(symbolic identity),亦皆是由大他者所賦予與確認。就其在政治存在論層面上手握之重權(quán)而言,大他者——按照齊澤克的獨特解讀——就是黑格爾所說的“絕對”(the Absolute)。然而,作為“絕對”的大他者之權(quán)力矩陣,是否絕不可能被沖破?正是這個追問,使得精神分析視野下的政治哲學邁向激進。

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曾談到,人這種存在的特殊性,就在于他有一種焦灼(angst)的感受——不同于害怕(fear)這類感受,焦灼沒有具體的源頭。它也無法被“客觀地”確切表述出來,因此也常被表述為疑懼(dread)、不安(anxiety)、苦惱(anguish)……③海氏的這一論述,緊承克爾凱郭爾(Søren Kierkegaard)而來:克氏強調(diào)只有人會有焦灼,“在野獸中不會找到”。④海德格爾進而指出,這種焦灼感,就是人類經(jīng)驗的“無根性”(groundlessness)的見證:日?,F(xiàn)實中的一切是“實在的”(ontic),但卻不具有存在論的(ontological)的根基。在日常生活中的人們,已經(jīng)徹底遠離了其“本真性的體驗”;而焦灼在這意義上反而成了最接近其自身之“本真”的體驗,海德格爾稱它是“最根本的情緒”。⑤因此,焦灼的體驗,實際上標識出人和世界的一個深層的結(jié)構(gòu)性關(guān)系。海氏特別指出,“就‘世界’和事物被公共闡釋的方式”而言,焦灼帶走了人“對于自我理解的可能性”。⑥換言之,人同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給予的“身份”——比如,名叫“周星星”、是某人的兒子(“紅二代”)、是銀行業(yè)務員、是英俊小生等——發(fā)生了疏離。當焦灼感襲入生活時,“世界”仿佛潰散為一個空無(nothingness),萬物的“秩序”變成一種無意義(meaninglessness)。因此,盡管人是被拋入到一個“世界”中、傾向于把“世界”當成一個直接的給定,但焦灼感,則每每打斷個體和“世界”的和諧契合。

我們可以從拉康的精神分析視角出發(fā),進一步將這個論題推進:那種僅僅在人身上具有的、無特定源頭的焦灼,歸根到底,就是對于大他者的不信任,在存在論層面上對它的疏離感、排斥感、異己感,即便它在日常生活中恰恰被感受為最熟悉、最不證自明、最“自然”,乃至完全潛藏在“意識”底下,以至于其規(guī)介之操作毫無痕跡。這就意味著,規(guī)介我們?nèi)粘I罘椒矫婷娴哪莻€大他者,不但無形,而且無根。這即是拉康如下著名論題之所謂“不存在大他者的大他者”(there is no Other of the Other)。這句話實際上可以看作是拉康的政治哲學論綱。它是指大他者底下不再另有一個“絕對”作為其支撐性的地基;換言之,人們所處身其內(nèi)的符號性秩序(自我展現(xiàn)為“現(xiàn)實世界”),背后并沒有恒固牢靠之基礎(chǔ)。在最根本的存在論——此即拉康的政治存在論——層面上,大他者是不可靠的、自說自話的。它越是手握重權(quán),人們就會越有揮之不去的焦灼感。

譬如,一種根本的焦灼,便來自以下這種狀況:我們之所“是”(What-being)和我們之所“在”(That-being)之間的那個聯(lián)結(jié),完全是大他者弄出來的“黏合”,沒有真實的存在論保障。換言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是站在流沙之上——我們之所“是”,實質(zhì)上完全可以不必如“是”。這樣的焦灼,不僅僅發(fā)生在劉翔身上(今天我是“世界冠軍”,明天可能就什么也不是),而是每個人都時刻在面對。由兩位好萊塢一線影帝麥克·道格拉斯和西恩·潘聯(lián)手主演的1997年驚栗大片《Game》,便講述這樣一個“游戲”:大銀行家(道格拉斯飾)莫名其妙在參與弟弟(潘飾)作為生日禮物的一項“收費體驗”后不久,便發(fā)現(xiàn)自己竟喪失掉了日常生活中所有的“身份”……而電影的驚栗,就在于導演讓觀眾追隨道格拉斯一起去體驗那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什么都不是”的極度驚懼。我們歷史上許許多多位皇上萬歲爺,比道格拉斯更真實地飽嘗過這份焦灼——一旦被剝?nèi)シ栃缘纳矸荩ɑ虮蝗嗣俺洌?,自己就馬上什么都不“是”(一旦被權(quán)臣“廢”掉,自己就馬上不是“真命天子”,從君臨天下立馬變成任人宰割)……問題之癥結(jié)就在于:大他者規(guī)定我們的“是”,但這種規(guī)定,卻沒有任何存在論層面上的依據(jù)或保證。⑦

于是,沒有大他者,我們就會陷入徹底的恐懼(完全沒有大他者之符號性規(guī)介,一個共同體根本無法構(gòu)型)⑧,而在大他者的全盤支配下生活時,我們就又會有焦灼。是以,我們?nèi)粘I罴刃枰粋€始終在場、進行著全盤性規(guī)介的“大他者”,但對其存在論地位又始終保持一種根本性的懷疑,對它總是懷有隱隱的疑懼和不安。一旦對大他者的疑懼和焦灼超過某個臨界點后,這個人就變成了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錯亂者”——他徹底在大他者的符號性坐標之外。該個體在存在論的層面上還存在,但并不存在于“世界”之內(nèi)。

 

誰是“精神錯亂者”


由此我們看到:共同體所有成員都無時無刻不受到大他者的規(guī)介,即使是你認為最“自我”、或最具“真我的風采”的時刻。真正徹底決絕于大他者之規(guī)介外的人,并不是文盲或罪犯,因為不識字的文盲仍然可以按照大他者的規(guī)定去行事,而罪犯即使“違法亂紀”,但他們那樣行動之“目的”(如為錢為色為權(quán)或為報復等)仍能為我們所理解……倘若某人的犯罪徹底同大他者“絕緣”,那么在人們眼里,這個人不是“罪犯”而是“精神錯亂者”。對于這樣的人,是無法接受文明社會里的法庭之審判的,他們必須首先被送入專門機構(gòu)(精神診所、瘋?cè)嗽海┻M行“治療”或“矯正”,只有等他們變回“人”,按照“人道”來行事,然后才可以對他們的行動進行量刑定罪。⑨

精神錯亂者的言語或動機完全無法被大他者所破解,他們的行動完全不受大他者的規(guī)介,所以他們才是真正恐怖性的非人(the inhuman)。即使沒有“違法亂紀”,在恢復“正常”(變回“正常人”)之前,他們也必須被隔離開來,關(guān)進精神病院進行治療,以保證共同體(“文明社會”)不受他們那完全不可預測、不可理喻的行動之影響。也正因此,與純粹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相對,人類之“世界”就往往出現(xiàn)如下現(xiàn)象:老百姓怕“罪犯”,而“罪犯”怕“瘋子”;老百姓一樣怕“權(quán)貴”,而“權(quán)貴”也怕不要命的“瘋子”;就算“黑白通吃”、“有權(quán)又有罪、兩手都很硬”的“欺實馬”們⑩,碰到“瘋子”時也徹底“殘念”……

拉康指出,對于一個降生到人世的嬰孩來說,第一個占據(jù)他/她生命里大他者位置的,就是母親——(M)Other。母親既是另外一個個體,同時又承擔著最原始意義上的大他者的角色。嬰孩在和母親的原始交流中,逐步接受到他/她所降生其內(nèi)的這個現(xiàn)實秩序的規(guī)范性信息:母親通過對嬰孩哭喊、舉動的各種不同回應,來使其慢慢接受和另外一個個體相處的信息。而隨著嬰孩逐漸習得語言,他/她就徹底進入到一個由大他者規(guī)介的秩序之中;換言之,他/她就開始進到自己被“拋入”其內(nèi)的那個現(xiàn)實秩序所規(guī)定的“人道”之中,成長為一個正常的人。于是,人,并不是天生“正常的”、“合群的”,而是被大他者所“正?;?rdquo;(normalization)。

此處,“狼孩”(feral child)是個很有啟示性的例子。“狼孩”雖然生理上是人,但卻沒有“人性”,這個狀況恰恰標識出了——“人性”不是生而就有的,而是大他者給予的。而生理上是人的“狼孩”之所以不具“人性”、也不按“人道”行事,正是因為不懂復雜語言而只會狼嘯的狼媽媽們,承擔不了大他者的角色,它們最多給予“狼孩”一個——借用海德格爾?的術(shù)語——貧瘠的“世界”。?除去“狼孩”這類“野孩”外,每一個嬰孩都經(jīng)過這樣一個與大他者的最初碰撞:絕大多數(shù)時候,碰撞以大他者之勝出而告終;但在極少數(shù)的時候,嬰孩取得了勝出。精神分析給予這樣的嬰孩一個專門術(shù)語——“精神錯亂的主體”(psychotic subject):這些嬰孩未能在語言中“錨定”下來,在符號秩序中缺少“導向”或者說“坐標”,來調(diào)節(jié)他們的行動。??耍―ominique Heqc)的闡述是精到的:“精神錯亂者既沒有進入符號化的通路,也沒有將這種精神錯亂的體驗記錄到符號秩序所必需的判斷。”?

這樣成長起來的精神錯亂者們,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人(others),也不是規(guī)介人們互動的大他者,而是一種絕對的他者(Absolute Other):他們實際上是在那經(jīng)由語言建構(gòu)起來的符號秩序之外的前語言殘余(prelinguisticresidue),用拉康的術(shù)語說,他們存于外在(ex-sistence);他們不屬于符號性的秩序,而是屬于在語言對世界進行總體性安排和組織之前的真實之域。?人們很難和“精神錯亂的主體”進行群處,便正是因為這些人徹底在大他者的規(guī)介之外、在我們所體驗的“現(xiàn)實世界”(即一個符號秩序)之外。

作為“說話的存在”(speaking beings)的我們,永無法觸及真實。但通過精神分析上的“癥狀”(symptoms),我們遭遇到“現(xiàn)實世界”的界限:即便不被標識為“精神分析者”,但每個個體都會遭遇癥狀。從大他者的自我總體化整合之角度來說,作為日常生活之諸種“反常”的癥狀,實際上就是一組擾亂、匱乏、運轉(zhuǎn)失靈,是以語言為媒介的大他者所未能予以符號化、平滑地納入到自身之中的“溢出”?;蛘哒f,癥狀是不同于大他者所規(guī)定的“正常狀態(tài)”的一系列例外。于是,從總體層面上講,癥狀便標顯出了大他者在終極意義上的不連貫(inconsistency)、其自我上升為整體的不可能;從具體層面上講,癥狀則標識了“現(xiàn)實世界”那一整套符號性坐標內(nèi)的諸種缺口。

由于各種各樣的癥狀不斷擾亂大他者之運作,影響乃至破壞它對個體間互動的各種規(guī)介,大他者于是致力于徹底抹銷癥狀:(1)或?qū)⑵湔蠟?ldquo;世界”內(nèi)的一個順從部分(即,使之“正?;?rdquo;、“合法化”),(2)或以諸種壓制性手段強行阻止它刺入“世界”(即,將其標志為“反常”、“非法”、“神經(jīng)病”)。精神分析上最嚴重的癥狀,就是“精神錯亂”。對于大他者而言,精神錯亂者和“世界貧瘠”的動物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要么將他們“治愈”(讓他們變成人、整合進“世界”),要么就只好另外標識(視為非人、排除在“人道”之外)。因此,對于“精神錯亂的主體”,人與人如何群處這個問題(政治哲學問題)也許并不存在;但對于政治哲學而言,則必須將如何和“精神錯亂的主體”相處的問題納入思考的視野。在我看來,這就是拉康與哈貝馬斯(JürgenHabermas)的根本性差異:哈貝馬斯的“主體間性”并沒有面對“精神錯亂的主體”(哈氏預設(shè)透明溝通的程序“合理性”),而拉康的“主體間性”則包括“精神分析師”和“被分析者”(analysand)這個關(guān)系。

拉康關(guān)于“大他者”有兩個著名論斷。(1)“不存在大他者”:大他者看不見摸不著,是一個語言性—符號性的造物。人們通過語言形成法規(guī)、律令,進而構(gòu)成一個符號性的秩序。因此,對于前語言的真實,大他者并不存在。譬如,對于精神錯亂者(未徹底在語言中“錨定”下來的人)而言,作為符號秩序的整個現(xiàn)實世界并不存在。?(2)已在前文述及的“不存在大他者的大他者”:大他者底下不再另有一個“絕對”來作為其規(guī)范性支點。政治哲學的主流學說,不管是古典的諸種路向還是現(xiàn)代性的諸種路向,皆旨在為社會秩序?qū)ふ乙粋€穩(wěn)固的地基——譬如,天道、上帝、自然、抑或公共理性、普遍意志、歷史傳統(tǒng)等。而拉康該命題,恰恰拒斥任何一種一勞永逸地尋獲“絕對地基”之主流政治哲學努力。

“不存在大他者”與“不存在大他者的大他者”,都是政治存在論層面上的論述,那么,在政治抗爭與革新共同體的意義上,什么是抵抗冒充“絕對”的大他者之權(quán)力矩陣的力量呢?此乃激進政治哲學必須處理的核心問題。通過上文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站在大他者之權(quán)力展布之漏洞上的,恰恰是主體(即,拉康筆下的“真實”):我們每個人,既是其權(quán)力展布的對象,又是它最大的漏洞,最大的危機。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在大他者眼中都是潛在的“精神錯亂者”;對于后者而言,大他者并不存在,是故其所作所為不可“理”喻。此處關(guān)鍵在于,作為精神分析師,拉康不是鼓勵我們都去做“精神錯亂者”,而是告訴我們:大他者的統(tǒng)治,在結(jié)構(gòu)上總是可以被突破;我們總是可以探索對自己以及對世界的新的闡釋(new articulation)的可能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拉康主義精神分析,實是內(nèi)含一種激進的政治哲學路向。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鄭韶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