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學者研究,說中國的行政結構是一種層級的壓力體系,自上而下,一層層通過各種指標杠桿推動政策的實施。在中國,行政就是政治,這種結構也可以稱之為壓力型政治。這種政治結構較常見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層層加碼”。無論在任務期限、任務量,還是各項指標方面,都“層層加碼”。最高層下達的目標如果是一,到了基層就可能會變成十;期限最開始是一個月,在基層則可能變成了十天。最大的壓力當然來自頂頭上司一把手,但是,各個職能部門,尤其是比較強勢的職能部門,會通過各種辦法,讓一把手表態(tài),把自己部門的任務指標變成所謂的“一票否決”,強行壓下去,這個過程又是“層層加碼”。反正到了基層,什么都是一票否決。“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所有的線都要穿到這一根可憐的針眼里,穿不進去也得穿,否則,就覺得自己的部門不被重視。
與此相伴而生的現(xiàn)象,就是基層政府的任務越來越重,需要做的事越來越多,基層是越來越難做,甚至到了做不了事的地步。只要出點事,上面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把權力收回去,結果,事情就越來越?jīng)]法辦了。
當然,壓力再大,下面也得活?;罘ň褪?ldquo;層層摻水”,謊報軍情,謊報政績。大家都是算盤珠,上面不撥就不動,撥一撥,動一動。即使不動,上報的數(shù)字卻是很可觀。上級只要不來檢查,肯定是成績多,形勢一片大好。這樣的現(xiàn)象其實官場中人多數(shù)都心知肚明,只是沒有人說破而已。
這樣的現(xiàn)象是種病,病根在上面。為何一定要“層層加碼”?因為我們的政治結構是一種為上負責的結構。下級官員是上級任命的,合法性來源是上面。只有為上負責,才能保住烏紗帽。為上負責,時間長了,就會變成媚上,古今一個道理。很多朝代,原本下級官員見上級官員是無需下跪的,但站著站著,膝蓋就開始軟了,到了王朝末期,不下跪的官員反而成了羊群里的駱駝,既不合群,又扎眼。
雖然說,所謂“層層加碼”,到每一級,很多時候都無非就是擺出一個姿態(tài),表示我對上級交辦下來的事特別的重視。把期限弄得那么短,任務量加那么大,就是給上級看的。至于下級是否能完成,則是不管的。在某種意義上,下級就是我討好上級的棋子。事實上,盡管基層會摻水,但是,一些上級直接催辦的大事,還是必須賣命去辦的。基層的權力又不大,為了完成任務,有時不得不越權。他們的上級為了完成任務,也就睜只眼閉只眼,不加監(jiān)管。而基層恰好就是需要這樣一種態(tài)度。所以,基層濫權的事兒,就層出不窮了。
有人說,所謂的法治首先是依法治官。然而,在我們的這種行政體制下,恰恰是依法治官難落實。在上級可以決定你的命運,而且你還在乎這個官位的時候,媚上是一種無法避免的行為選擇。隨之而來的,在行動上必然會“層層加碼”。
這樣的“層層加碼”,雖說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誰也無法避免。其實大家都很累,基層尤其累得要死,但想要解套,卻很難。“層層加碼”不僅造成了官場的緊張,使具體的工作人員付出大量不必要的勞動。更可怕的是,還加劇了官場的虛假氣氛。“層層加碼”和“層層摻水”是一對孿生姐妹。當造假成為習慣的時候,假作真時真亦假,真要想求一個真人真事,真的就很難了。
顯然,在目前的體制下,這樣的“層層加碼”,能補救的辦法,是學一點無為而治的老子智慧,盡量少加壓力。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依法治官,讓中國的官場走上法治化的軌道,讓官員的命運取決于自己的政績,取決于法律法規(guī),而非長官意志。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導)
責編/劉瑞一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