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征途中,紅軍所經歷的艱難困苦是世所罕見的。他們雖然面臨著來自惡劣自然環(huán)境和敵對勢力的多重威脅和挑戰(zhàn),但他們始終矢志不渝,表現出為了理想犧牲、奮斗、堅持到底的革命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的歷史豐碑上。
【關鍵詞】長征 長征精神 革命理想 【中圖分類號】G651 【文獻標識碼】A
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紅軍長征勝利已經80年了,我們要永遠保持紅軍長征時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道路,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面向未來,面對挑戰(zhàn),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
紅軍長征是一次無與倫比的遠征
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經過艱苦卓絕的萬里長征,在會寧和將臺堡勝利會師,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共產黨和紅軍的圖謀徹底失敗,宣告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肩負民族希望,勝利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zhàn)略轉移,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耀眼的一筆,是一次“無與倫比的遠征”。
紅軍何以開啟這樣一次遠征?我們都知道,國民黨第一次對紅軍展開“圍剿”,是在1930年冬。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蓄意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九·一八”事變讓中日民族矛盾前所未有地爆發(fā)出來,在這樣一個生死存亡的關頭,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從大局著眼,率先提出了“停止內戰(zhàn)、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主張。然而國民黨卻仍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調動百萬大軍“圍剿”紅軍,甚至直逼中央蘇區(qū)。1933年9月,國民黨開始了第五次“圍剿”,但由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導致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于是在1934年10月,紅軍被迫退出根據地,進行戰(zhàn)略轉移,正式開始了這段艱苦而偉大的歷史征程。
全程參加了長征的德國人李德在回憶錄《中國紀事1932-1939》中寫道,“長征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但從政治上看,長征仍然是中國紅軍的一次勝利。紅軍抵御了占有強大優(yōu)勢的敵軍,突破了敵人的堅固陣地和重重包圍,給敵人以數十次打擊和成百次的騷擾。紅軍行程1萬多公里,橫貫12個省,翻過18座大山,其中有5座終年覆蓋著冰雪,渡過24條大河。這是一個不可磨滅的功績,是中國紅軍——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民軍隊的全體戰(zhàn)士偉大的勇敢、堅韌的毅力和革命的熱情的明證”。
長征,是革命與反革命兩種力量、光明與黑暗兩種命運的一場大搏斗,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yè)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點,是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創(chuàng)造的人間奇跡,是中華民族一部驚天動地的英雄史詩。
長征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的歷史豐碑上,長征精神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1971年,英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迪克·威爾遜在世界上第一部研究長征的英文專著《1935年的長征:中國共產黨為生存而斗爭的史詩》中評價道:“1935年10月底,毛澤東率領衣衫襤褸的殘部抵達延安時,形勢出乎意料的好轉。長征的艱苦,鍛煉了人們的紀律性和獻身精神,身居領袖地位的毛澤東,遂能將共產主義運動變成前進的動力,十四年以后就取得了全國勝利,把國民黨趕下大海。這樣,長征在性質上就由走投無路的撤退,變成走向勝利的序幕。長征是中共黨史上最壯麗的一頁。”美國著名作家和記者索爾茲伯里在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評價道,長征“過去是激動人心的,現在它仍然會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欽佩和激情”,“它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于世”。
長征途中,紅軍所經歷的艱難困苦是世所罕見的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是一支史無前例的年輕軍隊,指揮員的平均年齡不足25歲,士兵的平均年齡不到20歲,卻創(chuàng)造了震撼人類的歷史奇跡。長征前,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有將近二十萬人。長征后,僅剩數萬人。
理想因其遠大而為理想,信念因其執(zhí)著而為信念。毛澤東同志1956年說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就是由這里頭出來的……在過草地的時候,沒有棚子都可以住,現在有棚子為什么不可以住?”遙想當年長征,物質極其匱乏,甚至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還有幾十萬敵人的圍堵追截,紅軍將士戰(zhàn)勝了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
紅軍面臨的困難首先就是食物的嚴重缺乏。在吃完儲備的青稞面等食物后,紅軍只得以野菜、樹皮、草根等充饑,有很多戰(zhàn)士因為誤食了有毒的植物而丟掉性命。更有甚者,只靠著皮帶、馬尿等東西維系生命。老紅軍陶立功依然記得:“走出草地之后,部隊到了甘南,找到許多大豆。一個多月沒吃過一頓飽飯的戰(zhàn)士們狼吞虎咽,有的人活活被脹死。”這樣艱苦的生存狀況在我們今天看來是完全無法想象的。
除了食物的嚴重短缺外,自然的惡劣環(huán)境也成為了紅軍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1935年8月,紅軍開始穿越四川松潘草原。草地氣候惡劣,一望無際、盤根錯節(jié)的水草浮于表面,被掩蓋的往往是深不見底的沼澤,危險叢生。不知有多少紅軍戰(zhàn)士被其吞噬,長眠于此。很多紅軍不敢停留,也不敢坐下來,因為一旦坐下來,可能就永遠都不會再醒來。草地變幻莫測,往往一覺醒來,相依而眠的戰(zhàn)友已經在寒冷與饑餓中死去了。據老紅軍宋云鶴回憶:“重返草地時,每走不遠,就有一具紅軍戰(zhàn)士的遺體——那都是第一次過草地時犧牲的戰(zhàn)士,全都保持著當初的樣子。”眼看著曾經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一個個倒下、死去而無能為力,這在感情和精神上也是一種莫大的痛苦和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