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青年的中華文化認同對于提升青年文化基礎素養(yǎng)、自我發(fā)展素養(yǎng)、社會參與素養(yǎng)等多方面的素養(yǎng)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育和引導青年傳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提升青年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之一。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中華文化 認同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識碼】A
所謂核心素養(yǎng),即個人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其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主要包括文化基礎素養(yǎng)、自我發(fā)展素養(yǎng)、社會參與素養(yǎng)三個主要方面。中華文化認同對于每一個生長、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青年而言,都是自身發(fā)展以及促進社會發(fā)展所必須具備的一個基本素養(yǎng)。中華文化認同對于青年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和提升具有多方面的促進作用,引導青年的中華文化認同是促進中國青年核心素養(yǎng)培育和提升必須包括的內容。
文化基礎素養(yǎng)培育中的中華文化認同
文化基礎素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對于當代中國青年而言,培育核心素養(yǎng)中的文化基礎素養(yǎng),必須以中華文化認同為前提。
中華文化認同有助于促進內在涵養(yǎng)的提升。通過中華文化的教育和引導,實現青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使其實現內在覺醒,對中華文化的深厚內涵產生興趣,從而主動學習、了解相關中華文化內容,可以有效提升青年的內在涵養(yǎng),特別是傳統(tǒng)中華文化的涵養(yǎng)。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這種中華文化涵養(yǎng)的提升,對于青年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是全方位的,不光是語言表達、為人處世等方面能力的提升,更是整個人生活格調、審美情趣等方面的修養(yǎng)提升。
中華文化認同有助于樹立文化自信。隨著互聯(lián)網的全面普及,資訊爆炸帶來更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外來文化的沖擊,各種西方的或者內部的思潮,使青年的中華文化認同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因而,在核心素養(yǎng)培育過程中,必須采取各種方式,向青年宣傳中華文化,開展中華文化教育,引導青年認同中華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只有牢固樹立了文化自信,才能更加堅定青年的愛國意識,更加堅定青年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而奮斗的意識。
中華文化認同有助于掌握中華文化智慧。在中華文化浩如煙海的典籍中,數千年來前人凝練和總結出了無數寶貴和實用的智慧,大多數智慧仍然具有極強的時代價值,仍然能夠為當代青年提升自我發(fā)揮重要的作用。這些智慧,無論是在修身齊家方面的智慧,還是在治國理政方面的智慧,對于每一位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青年而言,都將是其提升自身能力,適應中國社會,促進自身和社會發(fā)展的寶貴財富。引導青年的中華文化認同,是促使青年去學習領會和掌握運用中華文化智慧的基礎。只有認同中華文化,才會主動去學習這些智慧,運用這些智慧,才能更好提升青年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培育和提升青年的核心素養(yǎng),不能不引導青年認同中華文化,汲取中華文化的智慧。
自我發(fā)展素養(yǎng)培育中的中華文化認同
中華文化蘊含著極其豐富的自我發(fā)展素養(yǎng)所必備的知識、思想和智慧,自我發(fā)展素養(yǎng)的培育過程中,中華文化認同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文化認同可以促成品格的完善。中華文化是一種極其看重道德的文化,始終高度關注人的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特點之一。中華文化中的無數道德理念和道德準則,數千年來深刻影響著中國社會的和諧與發(fā)展,深刻影響中國人的行為與思想,這種影響至今仍然還在持續(xù)著,許多觀念和準則仍然具有極強的時代價值,仍然值得被遵守和踐行,仍然可以有效地提升青年的道德品質。核心素養(yǎng)中的自我發(fā)展素養(yǎng),一個重要的內容應該是自我品格上的完善,是自我價值在為他人、為社會的奉獻中的實現。自我道德上的完善,是青年自我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引導青年認同中華文化,對于促進青年自覺踐行中華文化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華文化認同可以增進自強的精神。自我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自強的意識。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周易》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句子,而諸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勉勵人要自強不息的句子,在中華文化典籍中不勝枚舉。引導青年認同中華文化,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文化中所蘊含著的極強的自強精神,是提升青年自我發(fā)展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少年強則國強”,青年是國家的未來,青年的自強精神不只是關乎青年自身的未來,更關乎國家的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yè),需要無數青年自強不息的奮斗才能得以實現。
中華文化認同可以提升學習的意識。自我發(fā)展的重要內容是學習的意識,只有具備強烈的不斷學習的意識,才能不斷吸納新知識、新技能、新思想,不斷實現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中華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勸學思想,既有荀子的《勸學》這樣的經典勸學的文章,千百年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一心向學,也有諸如“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樣功利勸學的警句,還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樣激進勸學的詩句,更有無數諸如“耕讀傳家”的勸學家訓,這些思想對于提升青年的學習意識大有裨益。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中華文化中的這些勸學思想都是青年自我發(fā)展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引導青年認同中華文化,學習和認同中華文化中的勸學思想,必將有效提升青年的學習意識。
社會參與素養(yǎng)培育中的中華文化認同
社會參與素養(yǎng)中,中華文化認同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中華文化中包含著許多有助于提升青年社會參與素養(yǎng)的內容。
中華文化認同培育獻身家國的情懷。青年的社會參與的首要要求,應該是擔當個人在國家與社會發(fā)展中應該承擔的責任,首先就是要有愛國愛民的思想,要有獻身家國的情懷。中華文化認同對于提升青年的家國情懷的意義,一方面在于中華文化認同本身就會提升青年愛國家、愛民族的思想。因為文化認同,也必然會認同產生這個文化的國家以及創(chuàng)造這個文化的中華民族。另一方面,中華文化中蘊含非常豐富的家國情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自古是中國文人的追求目標,將國家民族的命運與個體命運相連接,也是中華文化中一脈相承的思想,因此中華文化里既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深刻認識,也有“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偉大擔當。青年的社會參與素養(yǎng)中,理應包含中華文化中的這種家國情懷,青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是傳承這種情懷的必要前提。
中華文化認同培養(yǎng)崇尚和諧的思想。和諧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種和諧的思想體現為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和諧。深刻理解并認同這種“和諧”的思想,有助于增進青年對社會生活中各種現象的認識和理解,有助于幫助青年充分理解當代中國的外交以及國際關系等大政方針,有助于青年形成寬容、大氣的境界。這種和諧的思想,是提升青年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的能力,是幫助青年更好參與社會生活的寶貴思想資源和行動指南。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青年對于中華文化中所蘊含的這種崇尚和諧的思想的充分理解和認同,是青年社會參與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
中華文化認同促使遵循誠信的準則。當代社會生活中,誠信的缺失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一大隱患。青年在作為社會公民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遵守和履行誠信的道德準則與行為規(guī)范,對于整個社會而言十分重要。中華文化極重誠信,中華傳統(tǒng)文化里的誠信準則在當代仍然具有強烈的時代意義,仍然值得青年繼承和發(fā)揚。在傳統(tǒng)中華文化里,誠信被奉為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條件之一,所謂“人無信不立”。中華文化典籍里,有無數關于誠信的信條和故事。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一個連誠信都不能做到的人,就沒有什么值得肯定的了。“一諾千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成語,都在強調誠信的重要意義。在誠信缺失的社會背景下,誠信應該是青年社會參與素養(yǎng)的基礎內容,因此引導青年認同和發(fā)揚中華文化里的誠信思想十分必要。
(作者為河北師范大學講師)
【參考文獻】
①王有鵬:《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青少年中華文化認同》,《思想政治課教學》,2017年第1期。
責編/宋睿宸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