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論語】
在此次疫情中,受到較大沖擊的是服務行業(yè)中的小微企業(yè)。當前,全國多地實施以發(fā)放消費券為先導的消費激勵計劃。通過消費券的“乘數效應”,短期內能快速刺激消費、帶動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緩解近3000萬中小微企業(yè)和近9000萬個體工商戶的經營困局。
新冠肺炎疫情直接沖擊實體經濟,給經濟社會發(fā)展帶來巨大損失。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9%。消費、就業(yè)和中小微企業(yè)是疫情影響較為集中的領域。
當前,消費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主引擎”。201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7.8%。如果消費迅速復蘇,內需的增加能夠推動復工復產和正常的市場運轉,有助于盡快恢復經濟活力,對沖疫情影響。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也強調,要釋放消費潛力,做好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擴大居民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3月以來,杭州、深圳、鄭州等多地通過發(fā)放消費券的方式激發(fā)消費潛力、帶動消費回補。
消費券作為刺激經濟的一種短期政策工具,多在經濟急速下滑時采用。政府通過轉移支付增加居民消費,消費又增加帶動了企業(yè)生產,生產增加可以提供更多就業(yè)崗位,就業(yè)又可以反過來促進消費。整個過程不僅實現了良性循環(huán)且具有“乘數效應”,能夠帶動更多消費和投資、生產活動,產生宏觀經濟的擴張效應。
光華思想力課題研究結果顯示,消費券刺激效果明顯,政府1元錢的消費補貼能夠帶來平均3.5元以上的新增消費。并且新增消費并非“消費提前”所致,消費券過后消費回復常態(tài)無明顯下滑。新增消費主要流向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服務等小微商戶。
我國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發(fā)展,為發(fā)放消費券、提升消費券使用效果提供了便利條件。國內居民擁有的移動支付賬戶已經超過10億,政府平臺的消費補貼措施可以精確到個人、商戶、企事業(yè)單位以及行業(yè),并瞬時完成,操作成本低,同時也解決了傳統(tǒng)消費券發(fā)放渠道的資金、人力耗費和過程不透明等問題。通過支持行業(yè)的限定和周期的靈活設計,消費券可以定向、多周期地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當前,中國經濟需要更大力度的復蘇和重建方案,發(fā)放以紓困為目的的現金券和以重啟消費為目的的消費券,將促進形成市場供與需的良性循環(huán),推動經濟社會秩序盡快恢復,為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和長遠的高質量發(fā)展夯實基礎。
從長期看,提振消費要多措并舉、綜合施策。首先,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供給質量,滿足公眾高品質消費需求。要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打通消費領域的“堵點”“難點”,促進消費提質擴容,補上短板、改善民生。要大力支持國內企業(yè)加大技術研發(fā)投入,突破核心技術,帶動產品創(chuàng)新,提升中高端產品供給質量。要積極推動國內產品品牌建設,培育一批能夠展示中國優(yōu)質形象的品牌和企業(yè)。
擴內需促消費,要創(chuàng)新理念和模式,打造新的消費熱點。要積極穩(wěn)定汽車、家電等居民傳統(tǒng)大宗消費,同時順應居民消費升級大趨勢和疫情期間涌現出來的新需求,大力培育綠色消費、信息消費、數字消費、智能消費、康養(yǎng)消費等新興消費增長點,推動線上消費乘勢成長,促進線下消費加快回補。
擴內需促消費,要增強公眾購買力,讓老百姓有能力消費。一方面要通過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降低稅率等途徑刺激居民消費;另一方面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給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低收入群體和民眾予以補貼促進消費,政府也可以考慮適當增加公共消費。此外,也要營造安全有序的消費環(huán)境,讓消費者放心消費,讓誠信經營的商家得到保護。
(作者:劉俏 沈俏蔚,分別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