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糧食安全,過高會“米貴傷民”,過低會“谷賤傷農”。要從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出發(fā),保持糧食豐收的好形勢,保障糧食穩(wěn)定供應。還要努力推動進口來源地和進口品種多元化,增強全球糧食供應鏈管理能力。
糧價是影響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重要因素。10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1.5%,整體漲幅比較溫和,而食品價格下降2.4%,這說明我國糧價穩(wěn)定對于穩(wěn)物價、抑通脹起到了重要作用。
當下,國內糧食價格走勢出現分化,玉米、小麥市場價格高位運行,稻谷價格持續(xù)低迷,跌破最低收購價水平。玉米、小麥價格上漲,是因為飼料供需關系偏緊、國際糧價大幅上漲以及國內種糧成本持續(xù)走高等多種因素疊加導致承壓上漲。而中晚稻價格弱勢運行,是因為水稻連續(xù)多年產大于需,稻谷庫存較高,在中晚稻收購高峰期,新稻谷集中大量上市導致價格有所降低。
糧價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糧食安全,過高會“米貴傷民”,過低會“谷賤傷農”。為了保障糧價的穩(wěn)定性,今年有關部門采取措施引導糧價在合理區(qū)間運行。一方面,綜合采用支持糧食生產、儲備投放、擴大進口等一攬子政策,遏制糧價不合理上漲,防止“米貴傷民”;另一方面,針對秋糧收購高峰期中晚稻價格過低的問題,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等水稻主產區(qū)及時啟動水稻最低收購價收購,防止“谷賤傷農”。
目前來看,今年糧食產量有望高位增產、糧食庫存充足,糧食進口規(guī)模不斷擴大,國內糧食供應充足,糧價保持穩(wěn)定有著扎實的基礎。但也需要清醒認識到,當前我國糧食結構性短缺矛盾依然存在,玉米產不足需、供需偏緊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扭轉。玉米和小麥、稻谷的替代性較強,去年以來,小麥大量替代玉米作飼料,導致小麥需求上升。當前,稻谷與小麥、玉米比價下降,稻谷庫存高,有可能刺激稻谷在飼料用糧方面的需求,減輕玉米和小麥的供給壓力。
但小麥、稻谷替代玉米作飼料并非長久之策,穩(wěn)定糧價仍面臨較大壓力。
從國內市場看,受極端天氣影響,今年秋季我國北方遭遇持續(xù)陰雨天氣,冬季有可能出現“拉尼娜”現象,給小麥正常播種和安全越冬帶來不利影響,穩(wěn)定小麥生產的難度加大。需要從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出發(fā),保持糧食豐收的好形勢,保障糧食穩(wěn)定供應。要樹立“防災就是增產、減損就是增糧”的理念,盡最大可能減少農業(yè)自然災害損失。與此同時,還要持續(x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主產區(qū)利益機制,加大對產糧大縣獎勵資金投入,強化農業(yè)補貼,充分調動地方抓糧和農民種糧積極性。地方要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共同扛起糧食安全重任,在確保糧食種植面積和糧食安全的前提下調整種植結構,穩(wěn)定小麥種植面積。
從國際市場看,當前國內外糧食市場深度融合,對國際糧價大幅上漲給國內市場帶來的潛在風險要保持高度警惕。我國不同糧食品種對外依賴程度不同,受國際糧價影響的程度也有所不同。稻谷和小麥兩大口糧完全實現自給自足,少量進口用來調劑余缺,受國際糧價影響較小。今年玉米及其替代品高粱、大麥進口量增加,受國際市場影響相對較大。大豆市場對外依賴程度高,國際大豆價格上漲很容易傳導至國內。要努力推動進口來源地和進口品種多元化,增強全球糧食供應鏈管理能力。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應綜合運用多種調控手段,維護國內糧食市場穩(wěn)定,抵御國際糧價上漲沖擊國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