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調解工作時,要把耐心、細心放在首位。”日前,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塞上社區(qū),“紅色網格員”燕文忠正在向社區(qū)干部傳授化解矛盾糾紛的小妙招。71歲的燕文忠退休前是一名“老公安”,也是群眾身邊的熱心人。退休后,閑不住的他成了一名“紅色網格員”,鄰里之間的小矛盾他都能有效化解。
近些年來,為解決農村牧區(qū)和城市社區(qū)基層工作力量覆蓋不足、服務力量薄弱等問題,巴彥淖爾市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大力推行基層網格化微治理模式,集聚治理微力量,開展微服務,推動微自治,實現(xiàn)各類社會力量下沉網格、服務網格,匯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紅色力量。
集結微力量——
筑牢網格戰(zhàn)斗堡壘
“當上‘紅色網格員’后,能繼續(xù)為鄰里鄉(xiāng)親辦一些實事了。”在杭錦后旗陜壩鎮(zhèn),擔任“紅色網格員”一年多的機關退休職工王風英高興地說。
紅色的馬甲,貼心的微笑,暖心的服務……在杭錦后旗,每天都可以看到像王風英這樣的網格員穿梭在大街小巷,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
巴彥淖爾市堅持在建設布局合理、力量充足、信息賦能的網格治理服務單元上下功夫,在城市社區(qū),將140個社區(qū)劃分1551個社區(qū)網格和專屬網格,并配備專職網格員;在農村牧區(qū),將652個嘎查村劃分為4462個農牧區(qū)網格,由村民小組長、黨員或群眾代表擔任網格員,健全走訪聯(lián)系、代辦幫辦制度,做到“提戶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推動重心下移、服務下沉。
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動員網格內老黨員、在職黨員、物業(yè)公司黨員到網格黨支部報到,建立“紅色網格員”兼職網格員隊伍,以政策宣講、信息傳遞、民生服務等工作為重心,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管理機制。
開展微服務——
化解群眾急難愁盼
在烏拉特中旗海流圖鎮(zhèn)教育路社區(qū),社區(qū)網格員張瑞鳳在日常巡查中發(fā)現(xiàn),一中街坊平房區(qū)入口的宣傳欄破損,她立即拍照,通過“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數字云平臺”小程序上傳,并推進處理。
巴彥淖爾市將信息化建設作為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突破口,在烏拉特中旗試點推廣“智慧黨建”微平臺基層治理項目,以信息平臺為基礎、智慧網格為核心、數字陣地為支撐,劃出最小治理單元,探索網格化服務與基層自治有效銜接。
“網格員和居民群眾可以通過手機端小程序反映問題、建議、訴求,由各級基層黨組織自下而上提出解決措施。”旗委組織部副部長曾鵬展示著智慧黨建微平臺小程序,“在遇到亂丟垃圾、公物破損等情況后,還能運用‘隨手拍’功能,標記準確地點,選擇服務類型、緊急程度,及時反饋問題訴求。”
當地嘎查村民小組和城市社區(qū)組織網格員,以話家常的形式定期向群眾“要”問題、與鄰里代表“談”問題、積極協(xié)調物業(yè)公司和共建單位“解”問題,真正實現(xiàn)“小事不出基層網格、大事不出農村社區(qū)”。去年以來,全市2萬多名城鄉(xiāng)專、兼職網格員開展幫辦代辦、政策宣傳、扶貧濟困等便民服務,讓老百姓的幸福感“升”起來。
推動微自治——
提升共建共享效能
“‘五人小組’的各位成員,大家要切實扛起基層治理末端責任。”近日,臨河區(qū)干召廟鎮(zhèn)民主村黨支部書記張三明在開展“五人小組”專題培訓時對村干部說,“大事小情都要讓群眾明明白白、共同參與,這樣大家才有參與治理的積極性。”
在民主村,村“兩委”組織各村民小組把有威望、有文化、有能力、有覺悟的村民推選出來,與村民小組長、黨小組長組成“五人小組”,通過“五張嘴參與議事、十只眼睛全程監(jiān)督、五支筆復審把關”,實現(xiàn)村民家門口的民主治理,“民主”村更加名副其實。
為更好推進農村牧區(qū)基層治理,巴彥淖爾市在牧區(qū)組建微組織、推行微教育、開展微服務、實行微管理、強化微監(jiān)督,切實提高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水平。在每個村民小組建立村級黨務、村務、財務陽光公開微信群,直接把補貼發(fā)放、低保調整、水費收取等工作實時公開,實現(xiàn)村有公開欄、組有大喇叭小黑板、戶有微信群。在嘎查村黨組織領導下,村民小組中一大批群眾信得過、聲譽好的農村黨員、村民代表等先進力量凝聚起來,組織3462個村民理事會、2781支志愿服務隊、4.6萬余名黨員群眾,共同參與鄉(xiāng)村治理全過程,讓村組干部“獨角戲”變?yōu)楦扇汗仓?ldquo;大合唱”。(本報通訊員 周文東 邢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