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流動黨員管理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保持黨員隊伍先進性和純潔性的一大重要課題。各地黨組織應探索構建流動黨員流而不失、流而不亂、流而不斷的教育管理機制,實現流動黨員有效納管。
“尋流”有路,破解“無家可歸”難題。長期以來,流動黨員工作單位、居住地點、聯系方式變化頻繁,存在流動性大、分布性廣、無序性強、可控性弱等共性特點,流出地往往不掌握其去向,流入地不清楚其情況,“來去自由”導致監(jiān)督管理難、學習落實難、作用發(fā)揮難等。黨員行千里,組織一線牽。破解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難題的前提是摸清流動黨員底數,圍繞跨縣、跨市、跨省流動范圍,登記造冊、分類施策,組建流動黨員黨支部,堅持“黨員流動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管理和服務就跟進到哪里”,開展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雙找”活動,讓在外黨員歸隊安家??椕苤贫缺U鲜顷P鍵,應探索建立流出與流入地黨組織雙向聯動、信息互通等機制,建強完善線上管理系統(tǒng),強化動態(tài)跟蹤,逐人分類建立信息臺賬,通過一周一聯絡,一月一分析,互通流動黨員參加黨內生活情況,清晰掌握“流動脈絡”,確保黨員流動不流失。
“育流”有方,破解“無處可學”難題。組織學習教育是推動流動黨員管理的重要一環(huán)。在社會和經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不少流動黨員漂泊期間,忙于生計奔波,無暇顧及“精神補給”,工學矛盾突出。且新時期流動黨員整體呈現年輕化、高學歷態(tài)勢,傳統(tǒng)單一的教育形式、教育內容,已無法與其多維需求、多元思維相匹配。若不能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將極大弱化學習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極易出現思想上懈怠、行為上放松。須發(fā)揮新興媒體輔助作用,開通紅色直播間,邀請專家學者、技術骨干、先進典型通過直播渠道,打造“空中課堂”。利用“兩微一端”“有聲讀物”等媒介,第一時間推送普及黨的方針政策、最新理論知識,打破流動黨員教育時空壁壘。為避免“網來網去”造成“線上”掛空擋,“線下”不傳動等問題,云上統(tǒng)籌調度之余還需線下同步發(fā)力,搭建“流動黨員之家”,開設“流動夜校”,利用節(jié)假日組織流動黨員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尋訪參觀、心得分享等活動,激活陣地“紅磁場效應”,確保全員學習教育“無遺漏”。
“聚流”有力,破解“無戲可唱”難題。一名流動黨員,就是一面流動的紅旗。流動黨員長期在外,具有閱歷豐富、思維開闊、人脈寬廣等優(yōu)勢,但由于部分群體缺少與組織的互動,可能導致其黨員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減弱。此外,流動黨員“身在異鄉(xiāng)”,難以有效整合自身優(yōu)勢資源為當地或家鄉(xiāng)服務,影響其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的積極性。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應積極挖掘流動黨員“隱藏技能”,結合個人特長、興趣愛好,引導流動黨員在流入地亮身份樹形象,在鄉(xiāng)村全面振興、基層治理、志愿服務等活動中勇于擔當、主動作為,為當地發(fā)展發(fā)光發(fā)熱,努力讓“異鄉(xiāng)客”成為“自己人”。辦好流動黨員落戶、子女教育、醫(yī)療保障等“暖心實事”,大力發(fā)展“歸雁經濟”,豐富項目用地、稅費優(yōu)待等一攬子“創(chuàng)業(yè)禮包”,引導流動黨員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凝聚流動先鋒合力,讓流動黨員“歸家有為”。(無錫市濱湖區(qū)雪浪街道 劉佳)